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以司法保护支撑高水平创新

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围绕知识产权保护连续发布了多批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了司法机关在服务保障高水平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只有对知识产权进行充分保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益完善,涉关键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持续提升。从“两高”最近发布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到,司法机关立足职能定位,依法妥善处理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软件算法等高新技术领域案件,有力支撑保障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方面,对于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虚假诉讼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在“郝某旺侵犯商业秘密案”中,检察机关依法开展立案监督,准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和损失数额,有力打击了违反保密规定、窃取企业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维护了涉案高新技术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以高质效履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努力和成效。
  

另一方面,对于新兴技术的合理应用问题,通过进一步明确裁判规则,明晰了技术应用的合法边界。如在“‘AI换脸’著作权侵权案”中,法院判决明确了“AI换脸”不构成对原作品的独创性改编与合理使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网络服务者负有合理注意义务,不得利用算法技术侵害他人著作权。这一判决实现了技术创新和权利保护的平衡,有利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推动产业创新创造和良性竞争。
  

典型案例的发布,不仅对司法机关办理同类型案件提供了有益参考,而且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期待司法机关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堤坝,为保障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助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分享到:
吉林省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主办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吉ICP备10201797号-3

顶部